
当美国首批M142高机动火箭炮系统运抵台湾后不久,解放军训练场上就出现了神奇一幕:涂着台湾地方武装力量迷彩的“海马斯”模拟车开始参与军事演习。这绝非简单的模仿秀,而是解放军针对台海新威胁的精准应对,背后折射出中国军事训练理念的深刻变革。美国对台湾地方武装力量售从来都不是单纯的商业行为。 2020年台湾订购11套“海马斯”系统(图1),随后又增购至29套发射器、84枚ATACMS导弹和864枚制导火箭弹,这些远程精确打击武器明显针对大陆登陆作战需求。 台湾地方武装力量将这批武器部署在面向台湾海峡的台中地区,其战略意图不言而喻。今年5月台湾地方武装力量"汉光演习"中,“海马斯”首次实弹试射,更彰显了其欲借这款武器阻碍解放军渡海的作战设想。 面对新威胁,解放军的反应既迅速又务实。这些模拟车辆虽然基于普通三轴卡车底盘,重量更轻且越野性能不及原版,但却精准复制了“海马斯”的外形特征和红外信号。更重要的是采用无人遥控设计,可在演习中充当可消耗的靶标。 这种设计思路体现了解放军"仗怎么打,兵就怎么练"的训练理念——用最低成本获取最大训练效益。从战术层面看,这些模拟车(图2)解决了实战化训练中的关键难题。现代战场识别目标往往只有短短数秒,通过高仿真模拟装备,部队能够快速提升视觉识别和传感器瞄准能力。配备红外发射器模拟热信号特征,更是让训练真实性上升到新高度。 在模拟台海冲突的演习中,这些车辆作为假想敌参与,使部队能够熟悉“海马斯”的战术特点,并研练有效反制措施。 值得关注的是,“海马斯”模拟车只是解放军训练体系变革的冰山一角。在内蒙朱日和训练基地,矗立着台北市中心的全尺寸模型,包括总统府和外交部大楼;在西北靶场,则有美国航母标靶和铁路移动舰船目标。 这些设施共同构成了解放军的高仿真训练体系,旨在让部队在近似实战的环境中磨砺作战能力。这种训练模式并非中国独创。美军第11装甲骑兵团就长期使用模拟车辆扮演假想敌,甚至模拟第三方部队。但解放军的特别之处在于其高度针对性——每款模拟装备都直指特定作战场景和潜在对手。“海马斯”模拟车的出现,恰恰反映了解放军对台海应急作战的重视程度。 从更广视角看,这场模拟装备竞赛背后是大国军事博弈的升级。美国正在西太平洋部署更多“海马斯”系统,海军陆战队(图3)计划将其部署在日本西南岛屿,陆军则考虑在菲律宾设立据点。这些部署都与台海潜在冲突密切相关,迫使解放军必须发展相应的反制能力和训练手段。 模拟训练固然重要,但真正的较量还是体系对抗。“海马斯”虽然性能优异,但面对解放军压倒性的火力优势和体系作战能力,其实际效果可能相当有限。中国发展反介入/区域拒止能力多年,已构建包括反舰弹道导弹、巡航导弹在内的多层次打击体系,这些都不是几套“海马斯”系统能够轻易破解的。


易速宝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